留赠原长清张明府 其三
酌我盈觞酒,赠我河梁诗。对酒不能饮,涔涔涕泪垂。
诵诗多苦言,言苦令我悲。宦游十馀载,奉母未暂违。
昔与母同出,不见母同归。长途三千里,哀哀哭灵輀。
念想平生恩,中夜魂依依。我母见我拜,怪我来何迟。
恐我复离去,双手牵我衣。见我颜色瘦,悯我腹中饥。
道路阻且长,虑我囊无赀。悽怆床帏下,眷恋如平时。
鸡鸣惊我梦,倏忽缈难追。号泣呼苍天,血泪洒齐衰。
呜咽促严装,霜笳晓寒吹。边风利如刀,刺我骨与饥。
黄沙连雪捲,日暗天惨悽。我马骨欲折,我仆痡且危。
回首望中原,此情君独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远离家乡的官员在母亲去世后写的悲痛之作,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开头四句像电影特写:别人斟满送行酒,递来离别诗,他却对着酒杯泪如雨下——因为诗里写的全是人生苦难。这里用"酒"和"泪"的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翻涌的情绪。
中间十六句是全诗最催泪的部分。他离家做官十多年,始终带着母亲同住,如今却只能独自带着母亲的灵柩回乡。"双手牵我衣"这个细节特别动人,梦里母亲还是生前模样:担心他饿着,操心他没钱,就像所有平凡的母亲那样唠叨。可鸡鸣惊醒时,这些温暖都化作了泡影。
最后八句写现实中的艰难归途。寒风像刀子,黄沙混着暴雪,马和仆人都快撑不住了。但身体上的痛苦远不及心里痛——回头望向中原时,只有那位姓张的朋友能懂他的丧母之痛。这里用恶劣天气衬托内心凄苦,让读者更能共情。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风雪夜对朋友掏心窝子说话。最打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母亲拉衣角的手、担心儿子挨饿的唠叨,这些日常记忆反而比直接写"我很伤心"更有冲击力。现代人读来依然会鼻酸,因为它触碰了人类共通的亲情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