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即将赴任淮海道的官员,在离开镇江时写给当地士绅的告别之作。全诗通过描绘书院景象、师生情谊和临别赠言,展现了一位谦逊官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首联"新开学舍枕江干,白袷青衿玉佩珊"描绘了新建书院依江而立的景象,学生们身着素净衣衫、佩戴美玉,展现出文雅气质。这里用"白袷青衿"代指学子,"玉佩珊"既写实又象征品德高洁。
颔联"问字我惭一日长,研经君耐九秋寒"表达了作者的谦逊。他说自己虽然年长些,但面对学生请教仍感惭愧;同时勉励学子要耐得住寒窗苦读的寂寞。"九秋寒"既指季节的寒冷,也暗喻求学路上的艰辛。
颈联"南徐文物推人薮,北固江声走笔澜"赞美镇江(古称南徐)是人才荟萃之地,北固山下的江涛声激发着文思泉涌。用"走笔澜"形容文思如江涛般澎湃,十分生动。
尾联"一语临歧须记取,科名容易立身难"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在临别时语重心长地告诫学子:考取功名相对容易,但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却很难。这体现了他超越功利的教育理念,强调修身比功名更重要。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既有对教育场景的生动刻画,又饱含师长的谆谆教诲。最打动人的是作者不以官员自居,而是以师者身份,用平等谦和的态度传递为学做人的道理。最后两句尤其发人深省,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