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崆峒岩和洪邑侯韵
何处寻真觅岛洲,崆峒景物似罗浮。
霞流玉乳岩多丽,风捲晴岚石更幽。
九转鼎留经岁月,三花树老度春秋。
片云屯盖祥光映,列宿遥临瑞气收。
选胜登高还蹑屐,冲寒归路索重裘。
公馀偶尔乘佳兴,岂是当年秉烛游(以上清康熙《阳春县志》卷一七)。
霞流玉乳岩多丽,风捲晴岚石更幽。
九转鼎留经岁月,三花树老度春秋。
片云屯盖祥光映,列宿遥临瑞气收。
选胜登高还蹑屐,冲寒归路索重裘。
公馀偶尔乘佳兴,岂是当年秉烛游(以上清康熙《阳春县志》卷一七)。
现代解析
这首《游崆峒岩和洪邑侯韵》是一首充满仙气与生活气息的山水诗,用现代语言来解读,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理解:
1. 寻仙之旅的开场
诗人开篇就说"去哪儿找神仙住的岛屿呢?",结果发现崆峒岩的风景就像传说中的仙境罗浮山。这种对比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亦真亦幻的山水世界。
2. 动态的山水画卷
诗中用"霞光流淌在钟乳石间"、"清风吹散山间雾气"这样的动态描写,让石头都有了生命。特别是"石更幽"三个字,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山石的清凉幽静。
3. 时间的魔法
"炼丹鼎历经岁月"、"古树度过春秋"这两句悄悄加入了时间维度,让眼前的风景突然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千年古树时的那种震撼。
4. 祥云与星辰
"云朵像伞盖一样聚拢"、"星光洒落收敛瑞气"的描写特别有画面感,诗人站在山上,似乎伸手就能触碰天象,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正是中国山水诗的精髓。
5. 接地气的结尾
最有趣的是最后四句:诗人说自己是工作之余来爬山,冻得赶紧找厚衣服穿,还自嘲"可不是年轻人夜游"——这种从仙境回到人间的转折,让整首诗突然生动起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飘渺的仙境,而是一个怕冷的普通人游山玩水的真实场景。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仙境的笔法写实景,又用生活的细节打破仙境。就像我们现在用美颜相机拍照,最后却故意留一张表情包做结尾,既有理想化的美,又有真实的烟火气。诗人三百年前写的这种旅游体验,和现代人"朋友圈晒照"的心理其实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