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笔(太阳洞主信仲求作)

貌出中山骨欲仙,何人拔颖缚尖圆。
拙夫堪笑堆成冢,豪客曾闻扫似椽。
窗下玉蜍涵夜月,几间雪茧涌春泉。
当时定远成何事,轻掷毛锥恐不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毛笔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文人对书写工具的情感。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毛笔的诞生与形态(前四句)
- 开篇将毛笔比作"中山仙骨",形容笔杆挺拔如仙风道骨
- "缚尖圆"写笔头制作工艺,把毫毛捆扎成圆锥形
- 用"拙夫堆冢"调侃写字差的人废笔成堆,而"豪客扫椽"夸赞书法大家运笔如扫把般挥洒自如

2. 书写的意境美(五六句)
- "玉蜍涵月"把笔架比作月下蟾蜍,墨汁如月光流淌
- "雪茧涌泉"形容白纸上墨迹如春泉奔涌,展现书写时的流畅快意

3. 历史反思(末两句)
- 借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反问:放弃毛笔建功立业真的值得吗?
- 暗示文人更应珍视笔墨相伴的精神世界

全诗妙在:
- 把静止的毛笔写出动态生命力
- 通过对比(拙夫/豪客)展现书法境界差异
- 用"月""泉"等意象营造清雅意境
- 结尾的反问引发对文人价值的思考

诗人通过日常文具,既展现了书法艺术之美,又传递了文人以笔为剑、不舍翰墨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