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游乳岩三洞爱其奇绝题于石壁
蓬莱员峤虚无间,世间何处无仙山。骖鸾到此偶歇息,但见无数白石清泉湾。
清泉随风来,荡漾空中澜。耸身直上树巅顶,千人濯足泠而寒。
仙人陶通明,凿崄排云关。三层楼户惝出没,一层一陟玄都坛。
钟乳何累累,千载结不乾。玲珑幢盖太古设,化工巧作波罗檀。
丹丘有何碧玉宇,凡夫想像无田攀。烟深水迷日食乳,时有锦鳞仙鼠相往还。
是谁写出上清字,得无真有琼华丹。我来狂饮已三度,往往云腴玉液充杯盘。
临行拄杖侧耳听,淙琤如有丝竹弹。不知䆲䆡直入几百里,此语欲答山僧难。
山风一扫去尘迹,应让真人玉佩来珊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乳岩三洞时的奇幻体验,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奇观的赞叹。
开头用"蓬莱""仙山"这样的神话地名,营造出超现实的氛围。诗人说自己乘着仙鸟(骖鸾)偶然在此休息,看到的是数不清的白色岩石和清澈泉水。泉水随风荡漾,形成空中的波纹,这个画面既真实又梦幻。
接着写诗人爬上树顶,感受到泉水洗脚的清凉。这里提到仙人陶通明(可能指道教真人陶弘景),说他开凿了险峻的云中通道。三层楼阁时隐时现,每上一层都像是登上神仙的祭坛。钟乳石层层叠叠,历经千年依然湿润,形状像古老的华盖,又像巧夺天工的檀香木雕刻。
诗人感叹:神仙居住的碧玉宫殿,凡人只能想象却无法到达。在雾气弥漫的水边,阳光透过钟乳石,能看到彩色鱼群和蝙蝠(仙鼠)来回穿梭。石壁上刻着道教文字,让人怀疑这里是否真有长生不老药。
最后写诗人三次来此畅饮,感觉喝的都是仙露琼浆。临走时用拐杖敲击石壁,听到像乐器般的清脆回响。他想象这洞穴可能深达数百里,连山中的和尚都说不清有多深。山风扫过,仿佛是为真正的仙人让路,期待他们佩玉叮当地降临。
全诗把现实景观与神话想象完美融合,通过生动的比喻(如把钟乳石比作华盖、檀香木)和细腻的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中既有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也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