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冬日里的清贫生活,却因友人赠墨而重燃创作热情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刻画穷困潦倒的日常:诗人整天守着快熄灭的炉火,甚至要和家猫抢暖和的角落。砚台积灰、毛笔发霉的细节,生动展现了他久未提笔的窘迫状态。这里"狸奴"(猫)的加入特别有趣,让清苦的画面顿时活泼起来。
后四句笔锋一转:友人送来珍贵的潘墨(玄圭指美玉,这里比喻好墨),如同获赠宝物般欣喜。但最后两句透露隐忧——诗人因病长期搁笔,担心重新写诗反而招来祸患。这种"既渴望创作又害怕惹祸"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困境。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抢座位""文具生霉"等生活化比喻,让文人雅事接地气;二是通过前后境遇对比,突出友情的温暖;三是结尾的忧虑给欢喜氛围蒙上阴影,留下耐人寻味的余韵。就像现代人收到朋友送的贵重画笔,既感动又担心自己配不上这份心意,非常真实动人。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