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
我不学寇丞相,地黄变发发如漆。
又不学张长史,醉后挥毫扫狂墨。
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上。
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
肺肝本无儿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
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髼松影⑴。
又不学张长史,醉后挥毫扫狂墨。
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上。
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
肺肝本无儿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
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髼松影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幽默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开头,诗人说自己不像历史上的名人寇准和张旭——寇准追求功名,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张旭酒后狂放,挥毫泼墨。诗人不屑于模仿他们,而是保持自己的本色。
接着,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自己头发浓密(“绀发三千丈”),经常在云石之间自由自在地休息。但后来因为一时冲动(“怒冲冠”),被老天惩罚变成了光头(“圆顶相”)。这里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规则的不满,以及因个性太强而遭遇的“惩罚”。
最后,诗人说自己并非多愁善感,也不在乎头发变白,只是怀念在山间赏月的清冷时光,如今摸不到蓬松的头发,反而有点不习惯。整首诗表面在调侃自己的光头,实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淡然蔑视。
全诗语言风趣,用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个性,读来轻松有趣,却又意味深长。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