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过醴陵驿

解鞍成小寝,部曲营夜炊。
此生一寄耳,梦幻相拘縻。
风餐杂舍者,水宿依江湄。
何时步八塼,压犀帘幕垂。
三湘在图画,开屏供卧披。
公宜宿玉堂,明甚无可疑。
今复聊尔耳,閒作虎头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遐想,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讲诗人解下马鞍,在驿站短暂休息,随行的士兵忙着准备晚饭。他感叹人生就像一场短暂的寄居,一切仿佛梦境般虚幻不真实。"此生一寄耳"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也带着一丝漂泊的无奈。

接着描写旅途的艰辛:有时在风中匆忙吃饭,有时在水边露宿。但他并不沉溺于困苦,而是想象未来某天能过上安稳日子——在铺着华丽砖石的地方生活,挂着精致的帘幕,悠闲地欣赏三湘美景(三湘指湖南的潇湘、蒸湘、沅湘,这里泛指美好的山水)。

后半段诗人调侃自己:你本该在豪华的玉堂(翰林院的别称)值班,这是明摆着的事,可现在却像个痴迷画画的顾恺之(虎头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小名),到处漂泊,自得其乐。

全诗的精髓在于: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旅途的辛苦和人生的无常写得举重若轻。他并不抱怨漂泊,反而在困顿中保持豁达,甚至用"公宜宿玉堂"这种开玩笑的方式,化解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閒作虎头痴"——即便条件有限,也不妨碍他像艺术家一样,在平凡中发现趣味。这种苦中作乐、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