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书欧公答梅圣俞莫饮酒诗后即效其体
莫谈道,谈道能令诗不好。君诗谈道甘如饴,我甚味之无由嗤。
惟其言语既诙谐,难复瞻顾如彼时。君不见李白猖狂不自疑,语语金丹绿玉卮,临路悲歌怀仲尼。
君于其诞或笑之,无怪不能为其辞。君谓圣俞莫做诗,但当饮酒无所知。
又言为善将功施,万事峥嵘未得齐。我爱居士集,绎彼删存思。
还当一一求公疵,聊以弟子诤其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模仿欧阳修的风格写给梅圣俞的,主题围绕"写诗"和"谈道"展开,语言幽默风趣又暗含深意。
开头用反语说"别谈大道理,谈道理会让诗变差",其实是在调侃——梅圣俞的诗虽然爱讲道理,但写得像糖一样甜,让人想挑刺都挑不出来。这里用"甘如饴"形容诗的美味,特别生动。
中间用李白举例:李白写诗狂放不羁,诗句里总出现炼丹、仙酒这些道家元素,但临终前最怀念的却是儒家孔子。诗人说梅圣俞可能会觉得李白这种写法荒唐,这正是因为梅圣俞自己写不出这种风格。这里用李白的例子说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最后转到欧阳修(居士)身上:欧阳修曾劝梅圣俞"别写诗只管喝酒",又说"行善积德最重要,世间万事难圆满"。诗人说自己爱读欧阳修的文集,但也要像学生给老师提意见一样,找出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这里展现了文人之间既尊敬又敢直言的关系。
全诗通过"谈道-写诗-饮酒"的对比,探讨了诗歌创作的真谛:既不必刻意回避道理,也不必刻意追求狂放,重要的是保持真诚。诗人用朋友间开玩笑的口吻,把严肃的文学讨论变得轻松有趣,最后落脚到对前辈的敬重与独立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既尊师重道又保持批判精神的特点。
范当世
范当世(1854~1905))字无错,号肯堂,因排行居一,号伯子。原名铸,字铜士。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也是南通市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光绪时入李鸿章幕府,常相与谈论政事,自负甚高,而终身坎坷。诗多沉郁苍凉之作,著有《范伯子诗文集》。2008年4月16日,“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