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渠

五丈渠,河水齧堤三里馀。
悬流下喷水渤潏,讹言相惊有怪物。
泺东渔子浮两舠,清晨径流双鬣摇。
惊人跳起横触岛,大鲟十尺长夭矫。
杀之信宿不敢言,并村稍稍闻者諠。
伐鳞封肉担揭去,两日一村猫犬饫。
夜来水泛州西原,青青百顷白波翻。
里巫推变咎渔子,豫且贼神实为此。
此邦一年不谷食,卖鱼取钱当常职。
闻道相家口,津人无敢凭。
大鱼死,小鱼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大鱼引发的离奇事件,语言生动如民间故事,我们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

1. 洪水怪事(前6句)
五丈渠决堤三里多,急流中突然冒出个"怪物"——原来是渔夫发现了一条十尺长的大鲟鱼。这里用"悬流下喷""双鬣摇"等动态描写,把大鱼跃出水面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像突然播放的惊悚片镜头。

2. 杀鱼风波(中间8句)
村民杀鱼后发生怪事:先是偷偷分食不敢声张,接着全村的猫狗都吃撑了。夜里洪水突然淹没百顷庄稼,巫师却甩锅给渔夫,说杀鱼触怒河神。这里暗含讽刺——天灾本寻常,愚昧的村民却要找替罪羊。

3. 生存困境(后6句)
点明关键背景:当地连年歉收,捕鱼本是活命手段。但大鱼死后,连渡口都没人敢摆渡,小鱼也变得"通灵"般难以捕捉。用"大鱼死,小鱼灵"的对比,暗示破坏生态平衡后,普通人连最后的活路都被断绝。

全诗像部魔幻现实主义短片:通过"杀鱼招灾"的荒诞故事,实际揭露了天灾、人祸与迷信交织下农民的生存困境。最讽刺的是,真正该怪的明明是洪水本身,人们却把矛头指向为求生捕鱼的可怜人。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