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自讼》,意思是自我反省。作者通过几个历史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在人际交往和仕途上的反思与悔悟。
前两句用"大车扬尘"和"靠近小人"的比喻,劝诫自己不要卷入是非(尘冥冥),也不要亲近品行不端的人(恶易形)。就像大车会扬起灰尘,接近小人容易沾染恶习。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唐代韩愈曾推荐李绅做官后来后悔,宋代寇准(莱公)错误提拔了丁谓。作者借此反思自己同样犯了识人不明的错误,违背了古书里"谨慎交友"的告诫,现在只能写下座右铭来提醒自己改正。
最后两句用中药作比:昌阳(菖蒲)本就是延年益寿的好药材,不必费力去找次等的猪苓。意思是做人要守住本心,不必刻意讨好或依附他人。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过往错误的清醒认知,以及回归本真、洁身自好的决心。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