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道中

一抺林峦雾霭迷,秣陵句曲竞东西。
峭桥雨滑酸驴石,毁寺堂虚卧象泥。
翠上染帷胎秫腻,绿纷垂线弱杨齐。
与人指点茅君路,望裹皈依先杖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雨雾朦胧的旅途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禅意。

开头写雾气笼罩山林,南京与句容(茅山所在地)的山势在雾中若隐若现,分不清东西方向。接着用生动的细节刻画雨后赶路的场景:石桥湿滑让驴子走得小心翼翼,破败的寺庙里泥塑佛像倒塌在地,荒凉中透着超脱。

诗人注意到沿途的田园景致:翠绿的帷帐(可能指庄稼或树影)像新酿的酒一样醉人,柔弱的杨柳垂下整齐的绿丝绦。最后点出此行目的——向路人打听通往茅山(道教圣地)的路,虽然还没到目的地,但望着远山已心生向往,忍不住拄着藜杖加快脚步。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平凡事物营造意境:酸驴、破庙、杨柳等常见景物,组合出空灵悠远的画面。 2. 矛盾中的和谐:湿滑的石桥与小心翼翼的驴子,毁坏的寺庙与安详的泥像,荒凉中透着宁静。 3. 含蓄的情感:表面写景,实则通过"皈依""杖藜"等词,流露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乡村短视频,看似普通,细看却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精神归宿的追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