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其九
参差玉树会鸣珂,辟咡登临乐事多。
白练影光分綵笔,绿畴云起濯新禾。
早随学礼谈廊庙,时亦寻僧到薜萝。
象舞凤翔那得似,老莱衫袖引高歌。
白练影光分綵笔,绿畴云起濯新禾。
早随学礼谈廊庙,时亦寻僧到薜萝。
象舞凤翔那得似,老莱衫袖引高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欢乐场景,充满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这一切的。
首句“参差玉树会鸣珂”,意思是参差错落的玉树和玉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和谐的氛围。这里“参差玉树”代表了春日里各种树木的繁茂,“鸣珂”则比喻人们身上的玉佩在行走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人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出行。
接下来的“辟咡登临乐事多”,意思是开怀登高望远,享受着登山临水的乐趣,这里“辟咡”形容开口说话,表示诗人邀人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春色,享受着乐事多多的乐趣。
“白练影光分彩笔,绿畴云起濯新禾”,这两句描绘了画面的美丽:白练一般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阳光,仿佛分出了五彩斑斓的画笔,绿油油的田野上云雾缭绕,仿佛在洗涤着新生的禾苗。这里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田野上生机勃勃的景象。
“早随学礼谈廊庙,时亦寻僧到薜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与政治活动和与僧侣交流的双重愿望。虽然表达的是士人的理想和追求,但在这里通过“早随学礼”、“寻僧到薜萝”等描述,将诗人对学问和宗教的崇敬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的“象舞凤翔那得似,老莱衫袖引高歌”,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其中“象舞凤翔”比喻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而“老莱衫袖引高歌”则是诗人自身引吭高歌的形象写照,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活动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