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为坚守节操而投江自尽的悲剧故事。诗人通过凄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的深切同情和哀悼。
前两句直接点明事件:女子为保全名节甘愿赴死,默默沉入江中。这里"大节"指封建时代推崇的女子贞洁观念,"甘心死"三字透露出她无奈而决绝的选择。
中间四句用景物渲染悲情:寒冷的江水仿佛流淌着她无尽的怨恨,明月清冷的光辉就像在祭奠她的孤魂。两岸杜鹃的啼叫声中仿佛带着血泪,这位女子的冤屈将流传千年。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凄厉哀怨的氛围。
最后两句写尸骨的下落:夜风吹着她冰冷的遗骸,再也不能归葬故乡。这个结局更添一层悲凉,暗示她死后依然不得安宁,成为漂泊的孤魂。
全诗通过"寒江"、"明月"、"啼鹃"、"夜风"等意象层层递进,将一位封建礼教牺牲品的悲剧命运写得感人至深。诗人没有直接批判礼教,但字里行间充满对这位女子的同情,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