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元夕对闽客作

邑少弦歌惟戍鼓,村无烟火只渔灯。
吴趋彩艳闽珠灿,一样思归两未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冷清萧索的元宵节场景,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实景:小城里没有歌舞欢庆,只有军营的鼓声;渔村不见节日烟火,只剩零星渔灯。戍鼓和渔灯这两个意象,既点明了当地靠近军营、靠海为生的特点,又暗示着战事未息、民生艰苦的社会背景。

后两句突然转入繁华想象:此刻苏州(吴趋)该是彩灯绚烂,福建(闽)也该有明珠般的灯火吧?"彩艳"和"珠灿"的华美意象,与前两句的荒凉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一句道破心事:虽然思念着两处家乡(可能指作者祖籍和客居地),却因种种现实原因都无法归去。

全诗妙在将元宵节的团圆主题翻转来写,不写热闹写冷清,不写归乡写难归。通过"戍鼓-渔灯"与"彩灯-明珠"的视觉对比,把战乱年代文人漂泊的无奈,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都浓缩在这二十八字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