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滨海高楼上举行的豪华夜宴,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前两句写宴会地点:高楼上的宴席仿佛要压垮海岸线,从楼上可以俯瞰远处海面的汹涌波涛。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宴会场面的宏大和地形的险要。
中间四句具体写宴会盛况:大家把浩荡的江水(洪流)都装进了黄金酒杯,夜空中孤独悬挂着明月(白玉盘)。席间有人吹奏胡笳助兴,宾客们随乐起舞,在夜风中手持蜡烛继续寻欢作乐。这里用"黄金盏""白玉盘"等贵重物品的比喻,突出宴会的奢华。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整理衣衫时突然感觉衣襟变重(可能是被露水打湿),这才让人暂时忘记了秋夜的寒凉。这里用衣襟沾露的细节,暗示欢乐终有尽头,再盛大的宴会也敌不过时间流逝,但人们选择及时行乐来忘却这份惆怅。
全诗最妙的是把自然景象(江海、明月)与人间享乐完美融合,既写出了夜宴的极致奢华,又在热闹中暗藏一丝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展现了古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态度。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