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汤郎中鹏话旧感赠五章 其五
我歌子击筑,摧恻无乐音。
愿偕奏大吕,子瑟吾还琴。
大道旷且辟,岂曰荒山深?
猗兰亦可操,何如湘江吟?
良史不在辞,佳人不在貌。
深流能作澜,浅水自成淖。
明当并车辔,出城游西山。
其峻虽极天,有径应可攀。
俯视千鸟飞,不出眉睫间。
何况万虫蚁,菌蠢栖市寰。
泠然阊阖风,仙佩闻珊珊。
愿偕奏大吕,子瑟吾还琴。
大道旷且辟,岂曰荒山深?
猗兰亦可操,何如湘江吟?
良史不在辞,佳人不在貌。
深流能作澜,浅水自成淖。
明当并车辔,出城游西山。
其峻虽极天,有径应可攀。
俯视千鸟飞,不出眉睫间。
何况万虫蚁,菌蠢栖市寰。
泠然阊阖风,仙佩闻珊珊。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老朋友久别重逢,一起回忆过去、畅谈人生的场景。全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深刻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前四句写两人像古代音乐家一样合奏——你敲筑我唱歌,虽然曲调悲伤但心意相通。这里用音乐比喻两人的默契,就像大吕钟和琴瑟合鸣般和谐。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讲人生道理:宽阔的大路和偏僻的深山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就像幽谷的兰花和湘江的歌谣各有其美。真正的史书不在辞藻华丽,真正的美人不靠外貌。深水能掀起大浪,浅水自然形成小水洼,暗喻人各有所长,不必强求一致。
最后八句是相约同游:明天我们并驾齐驱去西山,再高的山也有路可攀。从山顶俯瞰,飞鸟都显得渺小,更不用说市井中忙碌的芸芸众生。结尾突然转入仙境般的描写,清风吹来玉佩叮当,暗示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哲理藏在日常对话和山水描写中:既有朋友重逢的喜悦,又有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最后用登山望远象征开阔胸襟。语言朴实但意境悠远,就像两个智者边散步边聊天,随口说出的话都耐人寻味。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