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芙蓉渡

东风不为送滩舟,百里川涂信宿留。
临水早惊千叶下,隔河时见数星流。
清江渺渺芙蓉渡,白露泠泠桂子秋。
夜拥吴绵听寒溜,不知身已近炎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江边旅人的所见所感,用自然景象传递出漂泊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前两句写旅途受阻:东风不帮忙吹送小船,导致短短百里水路要停留两夜。这里用"东风"拟人化,暗示旅途不顺的无奈。

中间四句是江边夜景特写:先看到岸边树叶纷纷飘落,抬头又望见流星划过对岸。江水茫茫流过芙蓉渡口,秋夜的露水沾湿了桂花,透着凉意。诗人用"千叶下"和"数星流"的动静对比,加上"渺渺""泠泠"的叠词,营造出空灵寂静的秋夜氛围。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裹着吴地产的棉衣听流水声,突然惊觉自己已接近南方炎热之地。这里"吴绵"与"炎州"形成冷暖对比,既写实又暗含深意——身体虽在南方,心却还停留在北方故乡的秋天。这种时空错位感,把旅人恍惚的思乡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受阻的船只,推到江面落叶流星,再拉到整个渡口的全景,最后定格在旅人独坐听水的侧影。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浸透着淡淡的羁旅愁思。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