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先为生圹来徵诗,为题四作①
人生如蝉蜕,终与大化游。
面目如刍灵,尻骨如轮辀。
有时归一尽,处世如寄邮。
彭殇岂异致,物宰无短修。
粪壤同蝼蚁,早暮同蜉蝣。
如何不达人,视死如视仇!
岂知身在世,未死犹赘疣。
或有浮慕者,远企神仙俦。
神仙不可期,玉棺来无由。
亦有放佚人,未死营糟邱。
或作终隐计,既老营菟裘。
皆非旷达观,高厚一身囚。
何如谢先生,乘气出九州!
请谥冥漠君,荷锸随老刘。
牛山鬼兆域,马鬣栽松楸。
阴阳作攒輴,天地为堲周。
近在锅鼎山,豫凶及窆幽。
华屋告生存,蒿里歌劝酬。
岂似杜元凯,生前营首丘!
西瞻晋宫阙,东奉二陵秋。
同人车三过,腹痛莫泪流!
千秋万岁后,尔我皆枯髅。
生诔陶渊明,安命素所求。
生祭杜牧之,埋骨宁所忧!
我来进生刍,一笑先生休!
面目如刍灵,尻骨如轮辀。
有时归一尽,处世如寄邮。
彭殇岂异致,物宰无短修。
粪壤同蝼蚁,早暮同蜉蝣。
如何不达人,视死如视仇!
岂知身在世,未死犹赘疣。
或有浮慕者,远企神仙俦。
神仙不可期,玉棺来无由。
亦有放佚人,未死营糟邱。
或作终隐计,既老营菟裘。
皆非旷达观,高厚一身囚。
何如谢先生,乘气出九州!
请谥冥漠君,荷锸随老刘。
牛山鬼兆域,马鬣栽松楸。
阴阳作攒輴,天地为堲周。
近在锅鼎山,豫凶及窆幽。
华屋告生存,蒿里歌劝酬。
岂似杜元凯,生前营首丘!
西瞻晋宫阙,东奉二陵秋。
同人车三过,腹痛莫泪流!
千秋万岁后,尔我皆枯髅。
生诔陶渊明,安命素所求。
生祭杜牧之,埋骨宁所忧!
我来进生刍,一笑先生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豁达的生死观为核心,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全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1. 开篇用蝉蜕、稻草人等比喻,说明生命短暂脆弱,指出无论寿命长短最终都会归于尘土。批评那些畏惧死亡或盲目追求长生的人,认为执着于生死反而让活着成为负担。
2. 通过三种人的对比(求仙者、纵酒者、隐居者),指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超脱。唯独称赞谢先生(诗题中的谢先)能看破生死,活着时就为自己准备坟墓,像古人刘伶那样洒脱地带着铁锹随时准备埋葬自己。
3. 具体描写谢先生提前准备坟墓的情景:选址锅鼎山,坟墓设计融入自然(用天地作棺椁,松树作装饰)。这种"活人祭奠自己"的行为,比杜预(杜元凯)生前经营墓地更超脱。
4. 结尾表达共鸣:千年之后大家都成枯骨,不如像陶渊明安于命运、杜牧看淡生死。诗人带着祭品来拜访,与谢先生相视一笑——这种对死亡的坦然态度,正是全诗最动人的地方。
诗歌魅力在于:
- 用稻草人、蝼蚁等日常意象化解死亡恐惧
- 通过"活人祭奠自己"的反常举动展现生死豁达
- 结尾"一笑先生休"的轻松笔调,将沉重话题举重若轻
- 对比手法突出谢先生不同流俗的人生态度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哲理诗,但通过具体人物故事和幽默表达,让深刻道理变得可触可感。诗人赞美的是那种活在当下、笑对生死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