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围绕绍兴禹陵的窆石(古代下葬用的石碑)展开,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历史传说的真实性。
前两句直接质疑民间传说:越地(绍兴)流传的关于窆石是大禹遗物的说法很可疑,这块石头究竟是不是大禹时代的真品?"素可疑"三字干脆利落地表达了作者的怀疑态度。
后两句用两个有趣的比喻表达观点:说这石头是大禹下葬时"专车"(载运棺木的车)的遗骨还勉强可信,但把它说成是"没字碑"(传说中大禹的无字碑)就太牵强了。这里用"专车骨"的俏皮说法,既保留了神秘感又带着调侃,而"没字碑"的典故则暗指后人牵强附会的做法。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日常语言讨论严肃的考古问题,比如"可疑""呼为"等口语化表达
2. 通过"专车骨"这种接地气的想象,让远古文物变得生动可感
3. 最后一句像朋友聊天般直白,说破传说的不可靠性
这种将学术考据写得通俗有趣的写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对待历史传说,我们既要保持好奇,也要有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