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原注:蜀事补亡。)
君不见西汉文翁为蜀守,蜀学不居齐鲁后。
诸生竞欲保翁名,石室镌磨贵难朽。
东汉高公又几时,为作石室还如兹。
至今二室坚且久,文公高公名不衰。
世间可传唯铁石,石终可泐铁终蚀。
古人好事留其名,石室存亡竟何益。
汉水沉碑知在不,叔子名存空岘首。
安得眼看石室销,要知二子名终有(以上同上书卷四)。
诸生竞欲保翁名,石室镌磨贵难朽。
东汉高公又几时,为作石室还如兹。
至今二室坚且久,文公高公名不衰。
世间可传唯铁石,石终可泐铁终蚀。
古人好事留其名,石室存亡竟何益。
汉水沉碑知在不,叔子名存空岘首。
安得眼看石室销,要知二子名终有(以上同上书卷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道理:名声比物质更长久。
开头举了两个例子:西汉的文翁和东汉的高公在四川当官时,都修建了石室学堂。他们想通过坚固的石室让后人记住自己的功绩,确实到现在人们还记得他们。但诗人提出了疑问:石头终究会风化,铁器终究会生锈,这些实物真的能永远保存吗?
接着用两个典故对比: 1. 汉水边的纪功碑早就沉入水底看不见了 2. 西晋名将羊祜(叔子)的纪念碑虽然还在岘山,但只剩个空名
最后诗人点明主旨:就算亲眼看着石室倒塌也没关系,因为文翁和高公的名字已经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了。真正有价值的是他们办教育的善举和精神,而不是那些石头房子。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的历史故事讲抽象的道理,很好懂 2. 通过对比(石室vs沉碑)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3. 最后升华主题:做好事留精神比留物质更重要 4. 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就像在和我们聊天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