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比喻,道出了做人处世的深刻道理。
前两句"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说松柏天生硬朗,不需要刻意雕琢修饰——这道理谁都懂。就像生活中那些性格刚直的人,他们天生就不爱做表面功夫。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要看竹子(筠指竹子)与松树相互映衬的关系。竹子外表柔韧却内有气节,和松树外显的刚直形成巧妙互补。诗人在这里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智慧:真正的品格不在于单一地模仿松树的刚硬,而要学会像竹子一样刚柔并济。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最常见的松竹作比,告诉我们为人既要保持松柏般的骨气,也要具备竹子般的韧性。这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处世智慧,比单纯强调刚直更值得玩味。就像生活中,既要坚持原则,也要懂得灵活变通,这才是更高明的生存之道。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