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范仲淹(文正公)手书《伯夷颂》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主题思想:前两句说高尚之人的忠义精神古今相通(伯夷是商周时期著名忠臣),而范仲淹亲手书写的这篇《伯夷颂》笔法精妙。后两句形容这幅书法像传家宝一样珍贵,让人看着就感受到凛然正气。
2. 艺术手法:用"古今同"把历史人物和范仲淹联系起来;"法甚工"直接夸书法技艺;"宝轴""不朽"用比喻突出作品价值;最后"凛生风"这个动态描写,让读者能想象到书法作品的磅礴气势。
3. 情感表达:表面是夸书法好,实际是通过赞美范仲淹的墨宝,来歌颂他本人像伯夷一样忠义高尚的品格。最后那句"追怀馀思"透露出对前辈贤人的敬仰之情。
全诗短短四句,既评价了书法技艺,又歌颂了人格精神,还表达了缅怀之情,层层递进,小而精悍。最妙的是最后那个"凛生风",把静止的书法写出了动态的神韵,让人仿佛亲眼看到笔墨间流动的浩然正气。
韩绛
韩绛(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仁宗(1023-1063)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祐二年(1087),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