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义兴侯郑履公

五陵豪客彻侯封,翼折天门第几重!陈胜亡秦先发难,刘琨为晋竟罹凶!

稽山甲盾从今散,横海楼船不自容。一似鸱夷乘浪去,我来何处吊遗踪!

现代解析

《吊义兴侯郑履公》是一首缅怀历史人物的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义兴侯郑履公的敬仰与惋惜。

首两句“五陵豪客彻侯封,翼折天门第几重!”提到了郑履公的显赫地位和英勇形象。“五陵豪客”指代那些出身高贵、英勇善战的人物,而“彻侯封”则表明郑履公被封为诸侯,地位崇高。然而,“翼折天门”暗示了他在某次战役或政治斗争中遭遇了挫折,甚至可能失去了生命,这种转折让人感到惋惜。

接下来的“陈胜亡秦先发难,刘琨为晋竟罹凶!”引用了两位历史人物——陈胜和刘琨的悲剧命运,来类比郑履公的遭遇。陈胜是秦末起义的领袖,虽然率先反抗暴政,但最终失败身死;刘琨是晋朝的忠臣,却因政治斗争而被害。这两个典故暗示了郑履公虽然英勇有为,但最终也难逃悲剧的命运。

“稽山甲盾从今散,横海楼船不自容。”这两句描绘了郑履公失败后的景象,他的军队和舰队都解散了,曾经的辉煌一去不返。这里的“稽山”和“横海”象征着郑履公曾经的势力范围,而今却分崩离析,令人唏嘘。

最后两句“一似鸱夷乘浪去,我来何处吊遗踪!”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郑履公就像传说中的鸱夷子皮,乘浪而去,踪迹难寻。作者来到这里,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他的遗迹,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深深怀念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郑履公的敬仰与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中英雄人物往往难逃悲剧命运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