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太白楼远眺长江的壮阔景象,同时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情怀。
前两句写登楼的过程和感受:诗人拄着手杖登上高高的石矶,从楼阁的窗户俯瞰,只见天地高远、江水深邃。这里用"百尺"形容楼高,"空洞"二字既写楼阁结构通透,也暗含诗人开阔的心境。
中间四句是景色描写:秋色苍茫仿佛从天地间涌来,浩荡的长江从古流到今。曾经的战场遗迹已被荒草掩埋,传说中的仙人踪迹也随着落日消失不见。这里"苍茫"与"浩荡"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张力,战垒与仙灵的对比则暗示人世沧桑。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诗人提到三国时的王粲(字仲宣)曾写《登楼赋》抒发忧思,而自己极目远眺万里帆影时,内心也涌动着类似的感慨。这里的"万里心"既指眼前景色的辽阔,也暗喻诗人胸怀天下的志向。
全诗通过空间的开阔与时间的悠远交织,将眼前景、心中情与历史感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站在高处俯瞰人间时的豁达与苍凉——既为自然壮美而震撼,又因历史变迁而慨叹,最终升华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旷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