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叠前韵荅楼村同年

不分君贫我更贫,何曾祭灶请比邻。
笔花入梦能为祟,铜臭如钱岂有神。
陋巷几家还贺岁,东郊昨日又班春。
典衣才了寻常债,踏曲重思趁上寅(造曲用七月上寅见长庆集)。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好友楼村在贫穷生活中的自嘲与豁达,展现了古代文人清贫却乐观的精神世界。

前两句用"你穷我更穷"的对比开场,幽默地说:咱俩都穷得请不起邻居吃祭灶饭(古代年终祭神习俗)。这里用"祭灶请比邻"反衬贫穷,却带着朋友间互相调侃的轻松感。

三四句玩了个文字游戏:说自己写文章时灵感如"笔花入梦"般神奇,但转头就自嘲"铜臭如钱"——钱这么俗气的东西哪会有神灵保佑呢?既展现了文人的才情,又坦然面对贫穷。

五六句镜头转向街巷:穷人聚居的陋巷里还有几家在过年,但官府已经在东郊举行春耕仪式了。通过"贺岁"与"班春"的时间交错,暗示年关刚过就要为生计发愁。

最后两句最动人:刚典当衣服还完普通债务,就盘算着七月要做酒曲赚钱(古人认为上寅日造曲最好)。"才了...又..."的句式,活画出穷人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状态,但"踏曲重思"又透着对未来的期待。

全诗妙在把清贫生活写得妙趣横生:既有"笔花入梦"的文人雅趣,又有"典衣还债"的现实窘迫,最后在自嘲中透出不服输的劲头,让人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在困境中保持的精神光芒。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