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店
暮宿两河口,晨越铜鼓崖。
危梯数百尺,一线穿中垓。
开辟经何人?径窄不可阶。
半天拖倒牵,骤进恐成灾。
窃将问真宰,置此亦艰哉。
山深故多阴,孤花时自开。
悄悄杜宇声,清寒绝可哀。
林端忽过雨,掀转前山雷。
悬瀑百道落,悲风空际来。
舆夫等猕猴,捷疾走崔巍。
据险索重赀,登攀不计回。
谋生有坦途,失足汝成灰。
危梯数百尺,一线穿中垓。
开辟经何人?径窄不可阶。
半天拖倒牵,骤进恐成灾。
窃将问真宰,置此亦艰哉。
山深故多阴,孤花时自开。
悄悄杜宇声,清寒绝可哀。
林端忽过雨,掀转前山雷。
悬瀑百道落,悲风空际来。
舆夫等猕猴,捷疾走崔巍。
据险索重赀,登攀不计回。
谋生有坦途,失足汝成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的山间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
开头四句像电影开场:傍晚在两河口过夜,清晨就出发攀登陡峭的铜鼓崖。数百尺高的悬崖小路像细线一样穿山而过,让人不禁想问:这么危险的路到底是谁开凿的?
中间八句是震撼的自然描写:山路窄得连台阶都没有,半山腰的藤蔓像倒挂的绳索。深山常年阴暗,偶尔有几朵孤独的野花开放,杜鹃鸟的叫声更添凄凉。突然暴雨来袭,雷声在前山炸响,上百条瀑布从悬崖飞泻,狂风呼啸而过——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六句转向对挑夫的刻画:他们像猴子一样敏捷地在险路上奔跑,却要冒着生命危险讨生活。诗人忍不住感叹:谋生明明有很多平坦的路,为什么非要选择这条可能粉身碎骨的险路呢?这里既表现了劳动者的艰辛,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全诗通过惊险的山路、狂暴的自然景象和劳动者的身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底层人民为生存所付出的代价。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