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外

剔烛亲封锦字书,拟凭归雁寄天隅。
经年未报干秦策,不识如今舌在无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妻子给远方丈夫写信时的复杂心情,语言直白却情感深厚。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妻子在灯下仔细修剪烛芯,亲手封好写给丈夫的信,打算托付给南飞的大雁捎到远方。这里"剔烛"的细节特别打动人,既说明她写信到深夜,又暗示她反复修改的用心,就像现代人写重要信息时会反复检查一样。

后两句突然转折:丈夫多年没有来信告知事业进展("干秦策"指谋求官职),妻子忍不住担心他是否还平安——"舌在无"用了个典故,暗指丈夫会不会因为直言进谏遭遇不测。这种担忧看似突兀,实则流露出妻子对丈夫处境的敏锐直觉。

全诗妙在把日常小事(写信)和深沉忧虑完美结合。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女子的形象:她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联系;不仅牵挂生活,更理解丈夫的事业风险。这种既有烟火气又有精神高度的情感,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