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方教授诗 其二

闻说眼空天下士,只疑身是洛阳人。
少年有学谈仁义,高论无惭问鬼神。
九载之官看教育,万言诣阙听敷陈。
曳裾巳在长沙日,知己相逢此志信。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读书人(方教授)的故事,用四个层次展现了他的品格和抱负。

第一句"眼空天下士"用夸张手法说这人眼光极高,普通人才入不了他的眼,就像洛阳(古代文化中心)的精英一样自信。第二句转折说:别看他狂,人家是真有本事——年轻时就能把仁义道德讲得头头是道,讨论鬼神玄学也毫不露怯,说明学问扎实。

第三句讲他的职场经历:当了九年官专注教育事业,还写过万言书给皇帝提建议,是个实干派。最后两句用"曳裾"(提起衣襟)这个动作细节,暗示他像汉代贾谊一样被贬到长沙,但遇到知己时依然坚持理想,突出他失意不改初心的文人风骨。

全诗像人物特写镜头:先给个"狂士"的初印象,再层层展示他的真才实学、实干精神、坎坷遭遇,最后落在"不忘初心"的闪光点上。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让一个立体生动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