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写给朋友曾重伯的一首酬答诗,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探讨了诗歌创作和时代变迁的关系。
前两句像是在开玩笑:你花了一个月批阅公文的时间,来读我这些标新立异的诗。这里用"废君"这种夸张说法,既显得亲切,又带点自嘲。
中间四句是诗歌的核心观点:
1. 好诗不在于模仿古人,而在于有真性情("风雅不亡由善作")
2. 光绪、咸丰年后的诗坛越来越追求新奇("光丰之后益矜奇")
3. 用"螃蟹横着走"比喻当时文坛标新立异的风气
4. 用"神龙见首不见尾"形容社会变革时期难以把握的时代脉搏
最后两句很有画面感:诗人手拿芙蓉花,骑着神兽出门,却迷茫不知该找谁交流。这个浪漫的想象背后,透露出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文学讨论,用螃蟹、神龙这些生动比喻说出来,最后那个迷茫寻人的场景尤其打动人心。它告诉我们:创新固然重要,但能找到理解你的知音更珍贵。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