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西征答张以元使君

西原秋欲暮,萝月此同明。
问俗驰周道,观兵引汉旌。
古寺斜通涧,睛山巧傍城。
重阳逢马上,惭负菊华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行军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边塞秋色与军旅情怀。

前两句"西原秋欲暮,萝月此同明"勾勒出西北高原的秋日黄昏,藤萝间的月亮格外明亮。这里用"萝月"这个清新意象,柔化了边塞的苍凉感。

三四句"问俗驰周道,观兵引汉旌"写行军状态:沿着大路疾驰时不忘体察民情,检阅部队时军旗招展。既展现军人职责,又暗含家国情怀。

五六句"古寺斜通涧,晴山巧傍城"是旅途风景:古老的寺庙斜对着山涧,晴朗的山峦巧妙地依偎着城池。一"斜"一"巧",把静态景物写得灵动有趣。

最后两句点明时间——重阳节,本该赏菊饮酒,却只能在马背上度过。一个"惭"字道出军人特殊节日的遗憾,但"负菊华荣"的含蓄表达,又让这份遗憾显得洒脱豪迈。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艰苦行军,却写得举重若轻。秋色、山寺、明月这些美好意象,冲淡了军旅的肃杀之气,展现出军人既能金戈铁马,也会欣赏沿途风景的胸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