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客居他乡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亲人的牵挂。
前四句写景:辽阔的海天之间烟波浩渺,碧绿的春水漫过堤岸,覆盖着柔软的莎草。春天海市蜃楼的幻影浮现在岛屿之间,北归的雁群在云端若隐若现,被山河阻隔。这些景象既展现了春日生机,又暗含距离带来的阻隔感。
后四句抒情:三月莺啼花放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到中年听到丝竹音乐更容易引发感慨。诗人劝慰自己不必沉湎往事徒增伤感,但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在异乡悄然流逝。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兄长病情的担忧,以及客居在外的孤寂。
全诗通过春日意象与中年心境的对比,将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巧妙融合。最动人的是那种克制而深沉的情感——明明牵挂亲人、感伤时光,却以"不须徵往事"来自我宽慰,反而更显惆怅。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