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动荡景象和人们的无奈与悲愤。
前两句"狂虏保时静,干戈卒未休"直接点明主题:敌人猖狂,战争何时才能停止?用"狂虏"形容敌人,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卒未休"三个字道出了战事绵延不断的残酷现实。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烘托战乱氛围:"乾坤犹半拆"是说天地都像被撕裂了一样,形容国家分裂;"汴泗自东流"用河水依旧流淌反衬人事已非;"腥日鼪鼯野"描写阳光下荒野中只有小动物出没,暗示人烟稀少;"悲风鸿雁秋"则通过秋风和大雁营造出萧瑟悲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诸贤江左计,长为晋人羞"是诗人的感慨:那些逃到江南的所谓贤士们的苟安之计,只会让后人感到羞愧。这里用"晋人"借古讽今,批评当时一些人的消极避战态度。
全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对比(自然永恒vs人世动荡)、强烈的感情色彩(愤怒、悲凉、讽刺)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心和对苟且偷安者的不满,展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陈必复
陈必复,字无咎,号药房,长乐(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间居封禺山中,结屋为药房吟所。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江湖后集》卷二三)。十一年为林尚仁《端隐吟稿》作序。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山居存稿》一卷。事见《南宋六十家小集·端隐吟稿》序。陈必复诗,据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