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官员送别同僚程给事去越州(今绍兴)任职时写的,充满了鼓励和期许。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联"金门人访竹林人"用两个典故开篇:把程给事比作魏晋时期超然物外的竹林名士,又说他像仙人一样要去蓬莱仙境般的越州任职。这里用神话色彩赞美越州是个好地方。
中间两联具体描写赴任后的生活:先说越州山水等着新主人("百越江山初作主"),办公场所已经打扫干净("五湖图史未生尘")。接着用两个生动画面表达期待:劝农时会有及时雨相助(暗指政策得当),宴饮时能留住美好春光(暗指政通人和)。这些比喻把枯燥的政务写得充满诗意。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先夸程给事多年参与国家大事("论道频年"),现在外放做地方官正好可以暂时远离朝廷纷争("捕风"暗指政治风波),"收身"二字既有关心也有羡慕,暗示地方官反而能踏实做事。
全诗妙在把官场调动写得像神仙出游,把民生政务比作春风化雨,既保持了送别诗的优雅,又传递了同僚间的真挚情谊。通过山水、风雨等自然意象,把对朋友的能力信任和仕途祝福都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卢革
卢革,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天禧三年(1019)进士。卢秉父。少举童子,知杭州马亮见所为诗,嗟异之。秋,贡士,密戒主司勿遗革。革闻,语人曰:“以私得荐,吾耻之。”去弗就。后二年,遂首选;至登第,年才十六。知婺、泉二州,提点广东刑狱、福建湖南转运使。复请外,神宗谓宰相曰:“革廉退如是,宜与嘉郡。”遂为宣州。以光禄卿致仕。用子秉恩转通议大夫,退居于吴十五年。秉为发运使,得请岁一归觐。后帅渭,乞解官终养。帝数赐诏慰勉,时以为荣。卒,年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