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燕子的遭遇,讽刺了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人情冷暖。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燕子的悲惨命运:飞起来会被凶猛的鹰吃掉,停下来又会成为毒虫的食物。这就像生活中某些弱势群体,无论怎么努力都逃不过被欺压的命运。
后两句突然转向燕子本身,用责备的语气说"燕子你怎么这么傻",明明谢家(代指富贵人家)有宽敞的房梁可以筑巢。这里暗含讽刺:燕子(或指普通人)明知权贵家有庇护却不去依附,结果落得悲惨下场。诗人表面责备燕子愚蠢,实则揭露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弱者要么依附强者,否则难以生存。
全诗短短20字,用燕子喻人,通过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映射人类社会。既同情弱势者的处境,又暗讽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更透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像一记警钟敲在读者心上。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