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笔(己酉)
我有一秃笔,笔竟何辜竟成秃。
忆彼初生时,池塘数竿竹。
阳春二三月,猗猗摇空绿。
及与群豪折节交,临池俯首同受渎。
不能倚马草露布,不能铺笺寄心目。
筋骨摇终日,但换五斗粟。
未闻刘伶酒,况乃平津肉。
退而不用欲洁身,复使清流化为浊。
笔兮笔兮奈尔何,何事尔头今先秃,于尔于我无乃酷。
忆彼初生时,池塘数竿竹。
阳春二三月,猗猗摇空绿。
及与群豪折节交,临池俯首同受渎。
不能倚马草露布,不能铺笺寄心目。
筋骨摇终日,但换五斗粟。
未闻刘伶酒,况乃平津肉。
退而不用欲洁身,复使清流化为浊。
笔兮笔兮奈尔何,何事尔头今先秃,于尔于我无乃酷。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支"秃笔"为切入点,用自嘲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文人怀才不遇的辛酸故事。
开篇就说"我有一支秃笔",这支笔本来是用池塘边青翠的竹子做的,春天时还生机勃勃。后来它和许多名笔结交,一起在砚台里蘸墨写字。但这支笔既不能像传说中那样快速写军令(倚马草露布),也不能自由地表达心意。
它整天辛苦工作,却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五斗粟),连好酒好肉都吃不上。想退休保持清白,却又被迫写些违心的文字,把原本清高的品格都玷污了。最后诗人感叹:笔啊笔啊,为什么你先秃了头?这对你对我都太残酷了!
全诗妙在把笔拟人化: 1. 用"秃笔"象征文人落魄的处境 2. "先秃"暗示未老先衰,才华被耗尽 3. 通过笔的遭遇,反映古代读书人既要保持气节又要谋生的两难 4. 最后一句的自问自答,道尽文人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自嘲
诗人没有直接抱怨命运,而是借一支笔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这种把个人遭遇普遍化的写法,让每个为生活所困的读书人都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