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与郑将夜饮

白发将军夜枕戈,楼兰未斩奈愁何。
挑灯看剑泪如洗,那听萧萧易水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将军在边疆夜晚的孤独与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白发将军夜枕戈"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展现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睡觉时都抱着武器的场景。满头白发说明他征战多年,而"枕戈"这个动作既体现军人本色,又暗示边境战事紧张。

第二句"楼兰未斩奈愁何"道出将军的心结。楼兰在古代常象征边境敌人,将军为没能彻底消灭敌人而忧愁。这里的"奈愁何"三个字特别有力,把那种无可奈何的焦虑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挑灯看剑泪如洗"是整首诗最动人的画面。深夜独自挑亮油灯擦拭宝剑,这个本该英武的场景,却因"泪如洗"而充满悲情。宝剑象征军人荣誉,而泪水则暴露了英雄内心的脆弱。

最后一句"那听萧萧易水歌"用典故加深意境。易水歌是荆轲刺秦前的悲壮之歌,这里既暗示边境形势危急,又通过"那听"二字表现将军不愿听这种悲歌的复杂心态——既不甘心失败,又对现状感到无力。

全诗短短四句,通过夜枕戈、看剑流泪等具体场景,把一位老将军"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悲壮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英雄暮年的苍凉感:明明还有满腔热血,却已白发苍苍;明明渴望再建战功,现实却让人泪流满面。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正是这首诗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