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幽静神秘的佛寺山林,通过生动的自然画面传递出宁静超脱的意境。
前两句勾勒出整体环境:凤凰栖息的山谷掩映着西边的山岭,佛寺(鷲宫)连接着四周的山角。这里用"凤""鷲"这些神鸟暗示此处非凡俗之地。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山林的奇妙:晴天时唯独山岩间飘着雾气,炎夏里树林中的溪涧却透着秋凉。清越的磬声随风飘散,傍晚的云霞环抱着山间楼阁。这些画面形成冷暖、动静的巧妙对比,让景物充满禅意。
最后两句发出邀请:山上长满珍贵的灵芝,年末不妨来此一游。"琼芝"象征修行成果,"岁暮"既指时节也暗喻人生晚年,整首诗在写景中寄托了远离尘嚣、寻道修心的向往。
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山水画,用简练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佛寺的清幽与灵性,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