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叠前韵,奉答仙屏中丞 其一

无计消愁且买春,戴山鳌竟失三神。
中原正统终存汉,绝代雄文岂美新?
黄石别来书未熟,朱崖弃后梦难真。
连天烽火秋风急,怕忆穿胸贯耳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战乱年代的忧国忧民之情,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开篇"买春"不是字面意思,而是说想借酒消愁却无济于事。"戴山鳌"这个神话典故,暗指当时国家像驮着大山的巨龟一样不堪重负。但作者坚信就像历史上汉朝终将复兴一样,正义终会战胜邪恶。

中间用"黄石公授书"的典故,说自己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朱崖"指被朝廷抛弃的忠臣,暗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最后两句最直白有力:看着战火连天的景象,秋风中都仿佛听见百姓被箭矢穿胸贯耳的惨叫声,令人痛心疾首。

全诗用历史典故和战争画面,把知识分子的无力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写得淋漓尽致。就像现代人看战争纪录片时的揪心感受,只不过古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了。诗中"怕忆"二字特别打动人,说明那些惨状连回想都不敢,可见作者对人民苦难的真切关怀。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