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隐逸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友人李拙脩的深厚情谊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道气如君盛,心期与我谈”,意思是说李拙脩的道行深厚,作者期待与他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这里“道气”指的是修养和境界,作者赞美李拙脩的品行高尚。
接下来,“妻孥能共隐,鸡犬亦相谙”,描述了李拙脩的家人与他一同隐居,连家里的鸡犬都习惯了这种生活。这句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和谐与安宁。
“木榻坐花坞,皮冠削竹簪”,这两句描绘了隐居的环境和装束。木榻放在花丛中,头戴皮冠,用竹簪束发,体现了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蠡湖烟水满,更向蠡湖南”,蠡湖是鄱阳湖的一部分,这里用“烟水满”形容湖面的美景,暗示李拙脩将归隐到这片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这句诗不仅点明了李拙脩的归隐之地,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