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与王先生在西涯相遇的故事,表达了对他才华和人品的欣赏,以及自己年老多病的感慨。
开头两句说"我们在哪里相遇时一见如故,我早就听说过你在李膺门下(指有学问)的名声",用李膺这个历史名人来衬托王先生的才学。
中间四句描绘了王先生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在繁华京城,却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像僧人一样吃着粗茶淡饭。接着称赞他精通《易经》数术(邵学指宋代邵雍的学问),又有边关立功的经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什么时候能打扫门前迎接你,虽然我是个白发苍苍的病老头,但请你别嫌弃"。这里既表达了想与王先生深交的愿望,又透露出年老体衰的无奈。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对比手法(繁华京城与清贫生活、王先生的才能与作者的衰老)展现了两个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英雄迟暮"却仍渴望知音的真挚情感。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