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独自登高望月的场景,通过壮阔的景色抒发了报国济世的豪情。
开头两句“骚人揽明月,独上黄金台”直接点明主题:一位文人(骚人)在明月之夜独自登上黄金台(象征人才汇聚之地)。这里的“揽明月”既指赏月,也暗含追求高洁志向的意思。
三四句“千里一凭眺,幽燕气壮哉”写他登高远望,视野开阔,整个幽燕大地(古代北方地区,代指壮阔山河)气势雄浑。这两句烘托出豪迈的胸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荡。
五六句“高寒俯城阙,清啸出蓬莱”进一步写景:站在高处俯瞰城市,寒意袭人,而诗人的一声长啸仿佛能传到仙境(蓬莱)。这里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冷高远,又凸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气概。
最后两句“知有匡时略,长天首重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仰望长天,心中怀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匡时略),因此反复凝望,充满期待。这里的“首重回”既是对月色的留恋,更是对理想的不舍。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开阔,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既展现了月夜的壮美,又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志向,读来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