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民间传说色彩的趣味场景,读起来像一则俏皮的警示小故事。
前两句介绍地点:南台西路上有个木龟坊,传说这里藏着神蛙(灵蛙)和龙龟(赑屃)。"赑屃"是古代传说中力大无穷的龟形神兽,常出现在石碑底座。诗人用"藏"字给这个地方蒙上神秘色彩。
后两句突然转折:现在这里改名叫"杉蚵蚾"(一种大蛤蟆),要提防它把月亮吞掉!这里用了夸张的民间故事手法——古代有"天狗食月"传说,诗人故意把主角换成蛤蟆,制造幽默效果。"恐来吞月"四个字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看见一只蹲在路边的蛤蟆正对月亮虎视眈眈。
全诗妙在把普通路牌写得活灵活现:通过地名变更(木龟→杉蚵蚾)和动物升级(龟→蛙→吞月巨蛤),把静态的路标变成动态的奇幻剧场。诗人用轻松的口吻提醒:看似平常的街巷,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民间奇谈。这种将日常生活神话化的写法,特别能展现古人观察世界的浪漫视角。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