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通判母氏赞

法喜为食,慈悲为舍。
信佛是归,视身如借。
住正念以唯勤,趣外尘而无暇。
机闲万象光中,眼活髑髅眉下。
彼亡也梦蝶露蝉,自得也云犀香麝。
神游真净兮天水同秋,心印妙明兮风月破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郑通判母氏赞》通过描绘一位虔诚佛教徒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首先,诗词开篇提到“法喜为食,慈悲为舍”,意思是这位母亲以佛法带来的喜悦为精神食粮,以慈悲心为安身之处。这表明她不仅在生活中践行佛法,还以慈悲为怀,关心他人。

接下来,“信佛是归,视身如借”进一步说明,她把信仰佛教作为人生的归宿,认为身体只是暂时的借用之物,体现了她对生命的超脱态度。这种观念让她在面对生死时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住正念以唯勤,趣外尘而无暇”则描绘了她如何专注于内心的正念,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的琐事所牵绊,显示出她内心的坚定与专注。

“机闲万象光中,眼活髑髅眉下”这两句颇具禅意,意思是她在平静中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真相。她的眼睛如同看透了生死,展现了她对生命深刻的领悟。

“彼亡也梦蝶露蝉,自得也云犀香麝”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她看待生死如同梦境般虚幻,而她自己则在修行中获得了内心的安宁与自在。云犀和香麝象征着珍贵与纯净,暗示她的精神境界如同这些宝物般珍贵。

最后,“神游真净兮天水同秋,心印妙明兮风月破夜”总结了她精神上的自由与光明。她的心灵如同秋天的天水一般纯净,智慧如同风月照亮了黑夜,展现出她内心的宁静与光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虔诚佛教徒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表达了她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对生命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