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成漫述
小园理榛秽,经始搆此堂。
幽深既临溪,轩敞复面阳。
土木乏巨丽,规制亦颇良。
八窗开虚明,炎暑生清凉。
庭前数松树,屋后千筼筜。
了无红尘侵,似觉白日长。
我性本旷寂,远谢名利缰。
况兹幽居成,自喜素心偿。
临风倚曲槛,待月移方床。
既以哦诗书,亦可款壶觞。
鲲鹏抟扶摇,蜩鸴抢榆枋。
为适各不同,吾兹感蒙庄。
幽深既临溪,轩敞复面阳。
土木乏巨丽,规制亦颇良。
八窗开虚明,炎暑生清凉。
庭前数松树,屋后千筼筜。
了无红尘侵,似觉白日长。
我性本旷寂,远谢名利缰。
况兹幽居成,自喜素心偿。
临风倚曲槛,待月移方床。
既以哦诗书,亦可款壶觞。
鲲鹏抟扶摇,蜩鸴抢榆枋。
为适各不同,吾兹感蒙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建造草堂、享受隐居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远离名利、回归自然的闲适心境。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草堂之美
诗人先描写草堂的环境:亲手清理杂木建造("小园理榛秽"),选址讲究——靠近溪流又向阳("幽深临溪""轩敞面阳")。房子虽不豪华("土木乏巨丽"),但设计合理,八面开窗通风透亮("八窗开虚明"),夏天也凉快。前后种着松树和竹林("庭前松树""屋后筼筜"),隔绝了尘世喧嚣,让人感觉时间都变慢了("似觉白日长")。这些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一座朴素但充满生机的山居。
2. 心境之乐
诗人说自己天性喜欢清静("我性本旷寂"),早就想摆脱名利的束缚("远谢名利缰")。现在终于实现了隐居愿望("自喜素心偿"),每天的生活充满诗意:靠着栏杆吹风、挪动床铺赏月("临风倚槛""待月移床"),既能读书写诗("哦诗书"),也能和朋友喝酒("款壶觞")。这种生活状态,正是现代人常说的"慢生活"。
3. 人生哲理
结尾用庄子寓言点明主旨:大鹏鸟展翅高飞,蝉和小鸟只在树梢跳跃("鲲鹏扶摇""蜩鸴榆枋"),就像有人追求功名,有人安于平淡,都是个人选择。诗人通过对比,强调自己选择简单生活就像小鸟满足于小树枝,不需要别人理解。这种"各得其所"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成功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最重要。
全诗的魅力在于:它用建房子、种树、乘凉这些日常小事,展现了一种不攀比、不焦虑的生活智慧。诗人把水泥砖瓦的建造过程写得充满诗意,把看似单调的隐居生活描述得悠然自得,这种"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正是现代人稀缺的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