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花洞

要知端的,默细想,须凭因果。致令喜悦,投归玄妙,便把门儿锁。惺惺了了真堪可。有自然香火。净中寂阒,分明一个。师父来看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修炼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开篇提到“要知端的,默细想,须凭因果”,意思是说,想要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并且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这里强调了内心平静和深思的重要性。

接着,“致令喜悦,投归玄妙,便把门儿锁”,表达了因为内心的喜悦和领悟,决定投身于玄妙的修行之路,并且将外界的干扰隔绝在外。这里的“把门儿锁”象征着专注和隔绝外界纷扰。

“惺惺了了真堪可。有自然香火。”这两句是说,修行者在清醒和明白的状态下,感受到了真正的美好,仿佛有自然的香气和火焰在内心燃烧,象征着内心的纯净和光明。

“净中寂阒,分明一个。”这里描绘了修行者在清净和宁静中,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本性和真实状态。这种状态是孤独的,但也是明晰的。

最后,“师父来看我”,表达了修行者在达到一定境界后,期待师父的指点或认可。这里的“师父”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指引或更高的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修行者在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过程中的喜悦、专注、清净和期待。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领悟和成长需要内心的专注和宁静,同时也需要外界的指引和支持。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