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农家小景,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趣味。
前两句写的是农家院落的景象:茅草屋旁,丝瓜藤蔓柔弱地缠绕堆叠;山坡上成群的鹎鸟和鸭子飞走又飞回,展现出一幅自由自在的田园画面。"弱蔓堆"和"去仍回"这两个动态描写,让静止的景物活了起来。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诗人的心境:正坐在屋里为写不出诗而烦恼,突然一阵风吹来,带着野外的花香扑面而来。这个意外的惊喜,顿时化解了诗人的"诗情少"的苦恼。这里用"恨"字表达创作焦虑,而"风捲野香"就像大自然送来的灵感,瞬间打开了创作的心门。
全诗妙在通过日常小景的观察,捕捉到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丝瓜、鹎鸭这些普通事物,在诗人眼中都成了诗意的源泉。最后那个"迎面来"的野香,既是真实的花香,也象征着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美好灵感。诗人告诉我们:创作不必苦思冥想,只要打开心扉,生活的芬芳自然就会带来诗意。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