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宋学士景濂

芙容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
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
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
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宋代著名学者宋濂(字景濂)的。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宋濂才华和人品的钦佩。

前两句点明宋濂的家乡在芙蓉峰下(浙江金华),但命运让他无法回到故乡。"未许归帆"暗示宋濂因政治原因被流放,无法返乡。

中间四句集中赞美宋濂的才华:天下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没几个,而宋濂在南方文人中堪称独一无二。他不仅学问深厚("三乘"代指佛学造诣),文章也很有分量("九鼎扛"形容文笔雄浑有力)。

最后两句描写宋濂晚年依然勤奋著书,常常半夜还在灯下写作。"投老"指到了老年,"浑不倦"说他一刻不松懈,展现了一个学者终身治学的形象。

全诗通过地理、才学、勤奋三个维度,塑造了一个才高八斗、笔力千钧、老而弥坚的学者形象。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用"天下无双""九鼎扛"这样有力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宋濂的杰出。最后灯下著书的画面尤其生动,使这位大学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