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迹篇
南有横望,北有天井。
太行冠绝此双峦,七萃不堪御大丙。
巉石云栏尼父车,如舞两骖穿恁等。
至河而返叹洋洋,后生于此引项领。
盖云圣辙指曾西,望河如挽中流影。
转忆鸣犊与舜华,凤见覆巢不入境。
石痕莽互尚交纵,髣髴八龙此驰骋。
乃知周穆车辙马足到赤阳,宾于王母群玉之山亦画饼。
竹书誇诩诳齐州,汉武故事资谈謦。
上元果有蹇修媒,湘君真烦下女请。
赵州足陷纸驴桥,南山羽饮石虎岭。
元美輶轩不入关,代之题名莲岳顶。
尝读《山海大荒经》,歂顼山成海外迥。
即今圣宇遍天涯,更斧丰隆空山永。
无地可藏王莽头,晋库回禄炬一秉。
太行冠绝此双峦,七萃不堪御大丙。
巉石云栏尼父车,如舞两骖穿恁等。
至河而返叹洋洋,后生于此引项领。
盖云圣辙指曾西,望河如挽中流影。
转忆鸣犊与舜华,凤见覆巢不入境。
石痕莽互尚交纵,髣髴八龙此驰骋。
乃知周穆车辙马足到赤阳,宾于王母群玉之山亦画饼。
竹书誇诩诳齐州,汉武故事资谈謦。
上元果有蹇修媒,湘君真烦下女请。
赵州足陷纸驴桥,南山羽饮石虎岭。
元美輶轩不入关,代之题名莲岳顶。
尝读《山海大荒经》,歂顼山成海外迥。
即今圣宇遍天涯,更斧丰隆空山永。
无地可藏王莽头,晋库回禄炬一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辙迹篇》以古代圣贤的足迹为线索,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水哲思之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一、地理与传说的交响
诗人用"横望山""天井关"等真实地名,与孔子周游、周穆王西游等传说交织。比如"巉石云栏尼父车"描绘孔子马车在险峻山路上行进的样子,而"八龙驰骋"的想象又把读者带到神话世界。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山水有了文化灵魂。
二、圣贤足迹的当代思考
诗中反复出现"辙迹"意象:孔子"至河而返"的遗憾、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都被诗人重新审视。他用"画饼""竹书誇诩"等词质疑某些传说的真实性,暗示圣贤精神比具体行踪更重要,体现出现实批判精神。
三、时空穿越的浪漫笔法
诗人自由穿梭时空:从孔子马车到赵州桥传说,从《山海经》神话到当朝盛世。结尾"无地可藏王莽头"等句,用历史典故(王莽被杀、晋朝火灾)反衬当下太平,这种蒙太奇式的拼接让诗歌充满奇幻色彩。
全诗像一部浓缩的文史纪录片,在山水游记中注入哲学思考。诗人用"圣贤足迹"作引子,实际探讨的是:真正的文明传承不在于追逐具体遗迹,而在于理解精神内核。这种古今对话的写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