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观潮
昨泛湖中棹,今登江上台。
忽惊沧国内,遥驾雪山来。
势比行天马,声疑奋地雷。
鲸翻渤澥动,龙激禹门开。
汜滥江湖溢,奔腾天地回。
黄云凝未散,白鸟骇飞回。
不是瞿塘峡,虚浮滟滪堆。
难忘越人恨,空抱伍胥哀。
吊古应多赋,临风愧不才。
忽惊沧国内,遥驾雪山来。
势比行天马,声疑奋地雷。
鲸翻渤澥动,龙激禹门开。
汜滥江湖溢,奔腾天地回。
黄云凝未散,白鸟骇飞回。
不是瞿塘峡,虚浮滟滪堆。
难忘越人恨,空抱伍胥哀。
吊古应多赋,临风愧不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观看潮水的壮观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联想和情感波动。
开篇用对比手法,从"昨日的湖中泛舟"到"今日的江上观潮",引出潮水来势之猛。接着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潮水像奔驰的骏马、轰鸣的雷声、翻腾的鲸鱼、腾跃的蛟龙,把潮水的气势和声响描绘得极具冲击力。其中"雪山"形容潮头之高,"禹门开"借用大禹治水的典故,突出潮水冲破一切的威力。
中段继续渲染潮水的浩大声势:江湖泛滥、天地震动,连天上的黄云都凝滞不散,白鸟被吓得惊慌飞逃。这里通过环境反应侧面烘托潮势之猛。
后段转入历史联想:虽然眼前不是瞿塘峡的险滩,但潮水让人联想到春秋时期伍子胥的悲剧。传说伍子胥被吴王杀害后化为潮神,这里用"越人恨""伍胥哀"表达对历史悲剧的感怀。最后作者谦虚地表示,面对如此壮景,自己才疏学浅,难以用文字充分表达。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潮水的动态描写,比喻新颖大胆,画面感极强。从自然景观到历史典故的转换也很自然,在壮阔景象中融入深沉的历史感慨,体现了作者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巧妙结合的艺术功力。